宁夏党史教育网头部
今天是
>>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党史阵地建设 -> 宣传教育

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宁夏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综述

来源:宁夏日报 时间:2021-10-14

  民族团结是宁夏各族人民的生命线。

  自治区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2020年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全区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守望相助、亲如一家,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坚决守好促进民族团结生命线,共同绘就民族团结进步新画卷。

  (一)

  宁夏历来有着民族团结的光荣传统,各族群众团结和睦、共同奋斗。

  1935年红军长征途经西吉县单家集,制定了“三大禁令、四项注意”,留下了“单家集夜话”的民族团结佳话。

  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抗日回民骑兵团发展壮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解放战争中,回汉支队为保卫陕甘宁边区、解放宁夏立下战功,书写了各民族团结一心、并肩战斗的动人篇章。

  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来自全国各地的大批干部、技术人员、教师、医生、文艺工作者和知识青年纷纷奔赴宁夏,与宁夏各族人民一道,共同开发建设美丽家园。

  如今,关于民族团结的故事仍在继续。

  西吉县兴隆镇单家集村交通便利、饮水便捷,家家户户住上了整齐美观的新房。村里一间没有悬挂招牌的简易房子颇有“人气”,这是村医边万忠的诊室。

  开办诊所多年来,村里有人生病,边万忠总是随叫随到,医药费也总是按最低标准收取。

  “这些年,靠着党的好政策和乡亲们的帮衬,我过上了好日子。诊所是大家帮着建起来的,只要大家有需要,我就一直服务下去。”多年来,边万忠和村民相互帮助、互相关照,结下了没有血缘的亲情。

  (二)

  宁夏是民族地区,做好民族工作、促进民族团结,既是各项事业发展的坚实基础,也是宁夏必须肩负的政治责任。

  “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将民族工作作为“生命线”工程、“一把手”工程、基础性工程和战略性工程进行谋划,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

  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提出要坚决守好促进民族团结、维护政治安全、改善生态环境“三条生命线”,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十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提高基层治理能力的若干意见》和加强“乡村治理、社区治理、宗教治理、校园治理、企业治理、社团治理”等6个配套实施意见;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继续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的决定》,提出发扬民族团结优良传统,守好促进民族团结生命线,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引导全区各族干部群众自觉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

  顶层设计到位,基层落地有声。

  在银川市西夏区贺兰山西路街道办事处盈北社区,“一家人,一条心,一盘棋”成为推动社区邻里和谐、促进居民团结互助的要义,大家不分彼此,如亲人般和睦相处,社区生活温暖幸福。固原市原州区三营镇团结村,汇集了来自9个乡镇的800多户各族移民群众,邻里之间没有院墙之隔,宛若一个大家庭。

  吴忠市利通区第七小学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融入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传承中华文化,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中卫市第九小学以“九彩追梦”党建品牌为引领,开设了《民族知识》《民族风俗》《民族人物》《民族童谣》等校本课程,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举办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主题班会,有效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

  近年来,我区持续开展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大宣讲,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和党中央精神传递到千家万户。积极探索形成“585”创建模式,5个地级市、15个县(市、区)、37个单位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同时,发挥各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基础深厚的优势,重在平时、抓好平常,重在交心、以心换心,扎实开展以“社区一家亲”为主题的邻里节等系列活动,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三)

  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

  宁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永宁县闽宁镇原隆村电商扶贫车间传来快乐的带货声,演绎着这个移民安置村蒸蒸日上的美好生活。

  “爱喝金丝黄菊配枸杞的美女们,一定要尝尝咱们宁夏特产!”27岁的马燕在闽宁禾美电商扶贫车间的直播间向网友介绍产品。

  马燕是原隆村村民,如今在禾美电商扶贫车间担任直播间主播。从大山深处的家庭妇女到扶贫车间的带货主播,角色的改变让马燕的脸上多了笑容。

  “每天中午休息1个半小时,骑上车两三分钟就到家,给娃做饭完全不耽误。”马燕说,如今有了稳定收入,全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相信未来的生活还会更好。

  马燕的幸福生活,是闽宁镇移民群众生活越来越红火的一个缩影。经过20多年不懈奋斗,最初8000多人的闽宁村发展成6.6万人的移民示范镇,移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搬迁之初的500元跃升到2020年的14961元,闽宁镇6个行政村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600万元。

  在闽宁镇的示范带动下,宁夏涌现出110个闽宁协作示范村、78个闽宁协作移民新村、320个易地搬迁安置区,累计接收西海固地区易地搬迁移民100多万人,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如今的泾源县泾河源镇冶家村山清水秀、环境整洁,是一个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

  “依靠党的好政策和大家的团结奋斗,日子越来越好了。”冶家村党支部书记兰胜利说。

  2010年以来,冶家村党支部采取“支部引领、能人带动、协会运作、农户经营”的模式,让经营农家乐的村民由最初的5户增加到现在的135户,户均年收入达到8万元。

  经过多年发展,冶家村从“农民穷、产业弱、环境差”的落后村变身为“百姓富、产业兴、生态美”的先进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四)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才能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

  “七一勋章”获得者王兰花是群众心中的“活雷锋”,多年来坚持志愿服务,热心解决社区居民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2004年,王兰花从吴忠市利通区金星镇裕西社区居委会退休时,已在社区服务近20年,本应享受退休生活的她却闲不住——

  帮助社区老人,化解家庭矛盾,解决下水道不通、暖气不热等群众的烦心事,王兰花常年忙碌奔走。2005年,她联系6名离退休干部和爱心人士,成立吴忠市首个社区志愿者服务小组——王兰花热心小组。在她的带动下,利通区志愿者从最初的7人发展到6万多人,以王兰花名字命名的“兰花芬芳”志愿服务组织,已成为吴忠市乃至宁夏的特色志愿服务品牌。

  帮助各族群众的同时,王兰花也用实际行动,影响着更多人加入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队伍中。“中华民族一家亲,大家相互帮助、团结奋斗,才能拥有更好的生活,才能把国家建设得更加富强。”王兰花说。

  如今,“王兰花”已不是个例,志愿服务人人参与,民族团结之花处处盛开。

  银川市兴庆区前进街街道办事处银华社区居民姬怀礼退休后闲不住,主动当起小区的楼栋长,带领群众争做文明践行者。“社区是我们的‘大家庭’,一家人的事一家人一起干,生活才能更和谐。”谈及参与志愿服务的原因,老人笑着说道。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从家庭、社区、学校,到乡村、企业、机关,宁夏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局面已经形成。

  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宁夏将把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更好地融入、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把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抓紧抓实抓好,为继续建设美丽新宁夏凝聚强大合力。(记者  马 越)

宁夏党史教育网尾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