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军 马 骁
抗日战争时期,面对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作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以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和正确的战略策略,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坚决维护、巩固、发展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力量,变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为排山倒海的历史伟力,铸就了全民族抗战的钢铁长城,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华民族是不畏强暴、自立自强的伟大民族。当年,面对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进步与反动的生死较量,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奋起反抗,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宁夏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也开始全面觉醒,与全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不断升华。
宁夏存亡得失关系全国抗战大局。在中华民族濒临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尤其是日军占领绥远后,处于西北咽喉之地的宁夏已经从大后方变成了抗战的前沿阵地、保卫大西北的第一道防线。一旦宁夏有失,则会危及陕甘宁边区,甚至致使大西北沦陷;大西北沦陷,则日军有可能绕道攻打大西南;大西北、大西南不保,则中华民族危矣。特别是盐池县,不仅是陕甘宁边区和国统区接壤的前哨,更是陕甘宁边区的经济支柱。苏联90%以上的援华物资通过西北国际运输线运输,而宁夏则是这条国际运输线上的战略支点。一旦宁夏失守,从新疆进入河西走廊再到兰州、西安的两条国际大通道也会被切断。所以,毛泽东同志指出:“夺取宁夏打通苏联,不论在红军发展上,在全国统一战线,在西北新局面上,在作战上,都是决定的一环。在当前一瞬间,则拒止胡军把一、四方面军隔开,又是决定一环”。
凝聚抗战力量。面对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中国各民族只有凝聚为命运与共的共同体,才能化解这场前所未有的巨大民族危机。中国共产党组建中共宁夏工作委员会,组织扩大抗日力量,成立我军历史上第一支回族武装力量——回民独立师,领导创建宁夏少年抗日战地服务团、后方抗战服务团等抗日群众团体,培养了一批回族干部。探索民族区域自治,领导建立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这被《红色中华》报誉为“回民解放的先声”,更是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萌芽。采用以中华民族为核心的宣传教育话语,如用“我们”“中华民族”等集体性话语强调各族人民的整体性,用“保卫西北”“后方”“门户”“全宁夏”等时空性话语强调宁夏在抗战中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强化了宁夏各族人民命运与共的观念,唤起他们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认同感。通过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赢得各族群众的大力支持,团结争取东北军,反复劝导马家军,开创了西北大联合的良好局面。
闪耀永久光芒。正是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平等为根本原则,在宁夏创造性地开展各种卓有成效的革命实践活动,激发了宁夏各族人民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唤醒了他们的爱国热情,促使他们积极募捐支援前线、主动参加绥西抗战,有力支援了全国抗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民族抗战,使中华民族成为各民族共同身份象征的时代强音,中华民族整体意识达到了新的高度,中华民族精神得到了新的升华。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情相结合、同中国古代“大一统”的政治理念相结合,首次探索实践民族区域自治,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提供了宁夏经验,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提供历史借鉴。
(作者单位:宁夏社会科学院理论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