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和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北京红色文化研究会指导,香山革命纪念馆、北京市香山公园管理处联合承办的“新时代赶考之路与中国式现代化——第五届香山革命历史与文化理论研讨会”成功举办。与会专家学者围绕“‘赶考’精神与红色文化研究”等专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回顾了中共中央进京赶考的伟大征程,展望了红色主题片区的建设发展,探讨了革命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利用,交流了革命类旧址、纪念馆、博物馆协同创新的发展前景与路径等。现摘编部分专家学者的论文。
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
黄一兵
75年前,在中国革命胜利前夕,香山作为中共中央所在地,见证了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运筹帷幄、指点江山的豪情壮志,也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各界人士凝心聚力描绘新中国宏伟蓝图的艰辛和荣耀。今天,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的赶考之路。新征程上,深刻把握“新时代赶考之路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看清来时的路、走好脚下的路、坚定前行的路,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以高度的理论自觉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理论强,才能方向明、人心齐、底气足。新征程上,必须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学到手,以思想高度统一确保政治统一、行动统一,全面提升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政治能力、领导能力、工作能力,始终以锐意进取、迎难而上的奋斗姿态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以伟大的团结奋斗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一百多年来,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团结奋斗的结果,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历史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奋斗开创未来;能团结奋斗的民族才有前途,能团结奋斗的政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新征程上,必须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步一个脚印把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诸成效。
以彻底的革命精神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历史已经证明:一个饱经沧桑而初心不改的党,才能基业常青;一个铸就辉煌仍勇于自我革命的党,才能无坚不摧。新征程上,必须继续发扬彻底的革命精神,永远保持赶考的清醒和谨慎,驰而不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在伟大自我革命中不断焕发新的蓬勃生机,始终成为中国人民最可靠、最坚强的主心骨,以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引领新的伟大社会革命。
(作者为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副院长)
谱写首都红色文化工作新篇章
徐和建
75年前,毛泽东同志吹响了中国共产党人“进京‘赶考’”的伟大号角,用形象化的比喻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决不做李自成”的自我警醒,“考个好成绩”的执政自信。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党面临的‘赶考’还远未结束”,庄严宣告“赶考永远在路上”。新的“赶考”路,离不开红色文化的思想引领、价值导向、精神滋养、文化支撑。
一是坚定文化自信,阐释好“赶考”的时代价值。香山馆作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阵地,始终肩负着研究香山革命历史、弘扬“赶考”历史内涵的重要使命。要发挥平台优势,聚焦香山革命历史文化学理化、体系化研究,阐释好传播好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保持“赶考永远在路上”的自我清醒和自我超越。
二是创新发展路径,保护好首都红色文化资源。近年来,北京市结合红色文化资源时间、空间分布特征,系统谋划、通盘利用,构建起点、线、带、片贯通的革命文物整体保护利用格局,建党、抗战、新中国成立三大红色文化主题片区初具规模。要积极带动三大主题片区乃至全市范围内革命纪念馆、革命旧址、纪念设施协同发展,推动红色文化资源共享,探索京津冀红色文化资源跨省市连片保护工作新机制,进一步扩大红色文化资源传播力影响力。
三是坚持首善标准,努力谱写首都文化发展新篇章。近年来,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北京文化论坛连续三年成功举办、北京中轴线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崛起为城市新地标、长城文化带建设主题更加鲜明、新中国成立主题片区扩容增质。我们要发挥资源优势,将革命纪念馆打造为可看、可听、可学的党史教育平台,实现从平面传播到立体传播的转化,从单向灌输到互动交流的转化。
(作者为北京市委宣传部一级巡视员)
毛泽东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与贡献
张树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中心任务。这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未竟事业,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回顾总结毛泽东的奋斗探索历程和历史启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中国实际进行艰辛求索,为开辟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指明了正确方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毛泽东领导党和人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为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在中国实现现代化,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创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毛泽东领导党和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创建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毛泽东领导党和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式现代化宏伟事业的奠基和实践探索提供了科学指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这些都是毛泽东同志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作者为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原院务委员)
从撤出延安开始,我们准备进京赶考
刘中刚
如何理解“进京赶考”? 传统上是指进北平、进都城、建立新中国。还可以从更广义上来理解,即夺取革命政权、治理国家。从历史维度,我们强调传统意义上的进京赶考;从时代维度,我们更应强调广义上的进京赶考,因为治理国家是永恒的命题。
如从广义上理解“进京赶考”,那党中央和毛泽东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筹划的? 应是从1947年春节后,明确讲是在二三月间,标志就是2月1日的《迎接中国革命新高潮》和3月18日晚毛泽东接见参加保卫延安的军队部分领导干部。毛泽东讲:少则一年,多则二年,我们就要回来,我要用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以上,充分表明毛泽东从撤离延安开始,即笃定了要实现“进京赶考”的决心与信心。
为实现“进京赶考”,在新中国成立前,党中央和毛泽东的工作筹划分哪些阶段? 第一阶段,1947年3月至1948年4月,截止时间的关键标志是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回答了政权建设中几个最基本的问题:一是阶级划分与政策问题,二是政权构成与治理问题,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总政策。第二阶段,1948年4月底至1949年3月——打仗和建设新政权并重。这一阶段,毛泽东一面洞察和指挥战局,筹划战略决战,一面积极推动新政权建设,构思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国家治理事宜。第三阶段,1949年3月下旬至1949年10月——建设新政权为核心。国家治理成为毛泽东头脑中的焦点。
(作者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馆长)
两次“赶考”的比较
计永超
1949年,毛泽东同志提出了进京“赶考”的重大命题,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赶考”之路。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发出了第二次“赶考”的号召。党的两次“赶考”,在精神上一脉相承,在思想上不断跃升。
“赶考”之时——历史性紧要关头。从走好进京“赶考”之路,到走好“新的赶考之路”,虽然历史背景不同、发展阶段不同、中心任务不同,但都是中国共产党发扬历史主动精神、主动化解内外部风险挑战的关键之举,具有重大历史性、标志性意义。
“赶考”之题——全局性战略转变。从第一次“赶考”的战略重心转移,到第二次“赶考”的发展理念转变,体现了我们党一以贯之坚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抓主要矛盾的基本遵循。
“赶考”之志——咬定青山不放松。两次“赶考”之路的提出,都是以党的历史经验为基础,以重大历史节点为起点,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为目标,以党的精神谱系为支撑。
“赶考”之治——突出制度化建设。1948年1月,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关于建立报告制度》的党内指示,逐渐形成了管党治党、治国理政的制度体系,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构建以党章为根本、配套党内法规为支撑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为走好“新的赶考之路”提供了根本保障。
(作者为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
红色文化在新时代赶考路上的价值和功能
王炳林
赶考之路,道阻且长。脚下有根,才能行稳致远;有精神支撑,方能攻坚克难。红色文化在新时代赶考路上的价值和功能体现在多个方面。
从价值方面看:在精神力量上,红色文化蕴含着指引党和人民增强信仰、信念、信心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战胜一切强敌、克服一切困难、夺取一切胜利的重要支撑。在文化自信上,红色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是确立文化主体性的重要基础,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坚固基石。在历史传承上,红色文化承载着党的初心使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情怀担当,是砥砺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不竭精神力量。在时代价值上,红色文化具有守正创新的鲜明特征,能够顺应时代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自身的内涵,为新时代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从功能方面看:在教育引导上,红色文化通过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发扬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时代新风新貌。在凝聚共识上,红色文化能够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思想基础,增强团结奋斗的共同意志,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在激励斗志上,红色文化中的革命精神和英雄事迹能够激励人们奋发向上、勇往直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在促进发展上,弘扬红色文化,可以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在塑造形象上,红色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塑造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良好形象,展示中国的文化底蕴和精神风貌。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深刻理解把握“国之大者”的科学内涵
崔文龙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国之大者”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要求党员干部要对“国之大者”了然于胸。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国之大者”的科学内涵,继往开来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辉煌。
要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观大势才能谋大局,谋大局才能担大事。广大党员干部要增强政治判断力,提高政治领悟力,提高政治执行力,在实际工作中聚焦党和国家的重大部署、重要任务,务实工、出实招、求实效,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要让人民生活幸福。“人民”重于千钧,让人民生活幸福就是“国之大者”。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
要敢于担当奉献。国之大者,责之重者。敢于担当奉献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广大党员干部要做好人民的勤务员,把初心落在行动上、把使命担在肩膀上,敢于担当,善于作为,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
(作者为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弘扬“赶考”精神 谱写时代新篇
杜飞进
“进京赶考”是毛泽东同志于75年前在与周恩来同志的对话中提出的,集中体现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和中华民族命运的深邃思考。其中蕴含的“赶考”精神,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强烈的责任担当和使命意识,对于已走过百余年辉煌历程的中国共产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赶考”征程上,我们必须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始终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面向新时代新征程,更好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党必须牢记“三个务必”,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形成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浓厚氛围和生动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而为中国共产党人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的“赶考”考题和奋斗目标。
从“人民监督”到“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经过不懈探索找到的跳出历史周期率的两个答案。面对新时代新征程上的新挑战新考验,只有始终保持“赶考”的精神状态,保持头脑清醒、政治坚定,才能顺应时代潮流、增强历史主动,为跳出历史周期率注入强大的思想定力和不竭的精神动力。
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扬“赶考”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答好“赶考”答卷的精神密码。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中国共产党只有继续弘扬“赶考”精神,登高望远、居安思危,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才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作者为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北京红色文化研究会会长)
弘扬“赶考”历史主动精神
宋月红
历史上党的“进京赶考”源于解决中国问题的革命斗争实践,是党的理想信念、历史思维、实践性、问题意识与历史主动精神的统一。弘扬党的“赶考”历史主动精神,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精神源泉与动力。
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论和实践课题。我们要大力弘扬“赶考”历史主动精神,增强问题意识,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我们要以“赶考”历史主动精神,更深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在应对气候变化、促进世界经济复苏、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等方面发挥建设性作用,为全球秩序的构建与治理、为人类共同性问题的处理、为世界的和平稳定发展,不断展现中国担当、贡献中国智慧。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弘扬“赶考”历史主动精神,就要以坚定的信念、昂扬的斗志、务实的作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奋力书写新时代的精彩答卷,不断谱写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壮丽篇章。
(作者为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打造生动课堂 凝聚奋进力量
阳国利
中国式现代化是新时代赶考之路的重要目标和方向。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需要教育一代代年轻人继承和弘扬“赶考”精神,为中国式现代化凝聚起磅礴的精神动力。“我的韶山行”湖南省中小学生红色研学活动,推动红色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广大中小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坚持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引导学生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从课程点设置、课程研发,到课堂呈现、课后反馈等环节来看,研学课程坚持了知识和情感的传递,进一步增强了代入感。在注重学生体验感的同时,以文物为依托,从讲历史过渡到讲现实,从讲故事延伸到讲道理,更能从精神层面来打动内心,进而引发灵魂的触动。
实现“小切口、大效果”教育目标。研学教育的效果关键在课件打造。为了做好红色研学活动,我们邀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博士生、省内知名教育专家与研究人员共同打造了60堂思政金课,形成了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研学课程体系。每一堂课都从“小切口”入手,深入挖掘革命文物承载的价值内涵,延伸当代价值与意义,在引发青少年心灵共鸣的同时,实现资政育人“大效果”。
(作者为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馆长)
香山时期党的建设的独特贡献
韩强
1949年3月25日,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进驻香山。在此期间为党的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作出了独特贡献。
开辟了革命走向成功的转折关头党的建设的成功道路。将革命进行到底,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彻底的革命精神,也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高超的领导能力。同时,我们党以进京赶考的姿态教育全党做到“两个务必”,提出绝不做李自成,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清醒和担当。
创造了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香山实践。香山革命时期党处于由局部执政转为全国执政的关键时期,越是在这样的历史转变时期,加强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往往越重要。
全党教育取得显著成效。中共中央进驻香山后,毛泽东要求全党重读郭沫若的文章《甲申三百年祭》,还在全党开展了深入的宣传教育工作,作出了一系列严格的纪律规定,要求全党保持优良作风。渡江战役后,大批军队和干部南下,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制定了严格的入城纪律,特别是要求南下部队和干部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工作纪律和群众纪律等,全党全军模范遵守,出现了南京路上好八连等先进群体。
(作者为北京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二级教授)
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
黄延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全局性的战略眼光,赋予了红色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生机活力,进一步推动了社会各界对红色文化的重视,加强红色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促进了红色文化的发扬与传播,增强了红色文化的制度建设和法律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色文化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一是利用好红色资源。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要深入开展红色资源专项调查,加强科学保护。要开展系统研究,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二是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最核心的内容是坚定理想信念。三是发扬好红色传统。自觉接受红色传统教育,常学常新,不断感悟,巩固和升华理想信念。四是赓续好红色血脉。红色血脉是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表现为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汇聚成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作者为首都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长)
来源:《北京日报》2024年11月11日第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