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党史教育网头部
今天是
>>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宁夏党史人物纪念馆

赫光

来源: 时间:2019-06-19

赫光.jpg



  赫光(1902—1931年),原名万锡绂,字季玺,宁夏固原人,中共党员。1931年,根据中共中央和山西特委的决定,赫光参加并领导了著名的“平定兵变”,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四军和中华苏维埃阜平县政府。同年8月,在阜平城西法华村受降国民党军队时,遭敌暗算,壮烈牺牲,年仅29岁。

  赫光,1902年2月9日出生于今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头营镇杨郎村。8岁入私塾读书,11岁入固原高等小学,16岁考入平凉陇东公立中学堂。他勤奋好学,助人为乐,受到老师与同学的喜爱和称赞。1922年,他投笔从戎,被陇东镇守使张兆钾选派到洛阳讲武堂学习军事。在讲武堂,赫光开始接触《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和《新青年》等进步革命刊物,受到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启蒙教育。在看到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希望后,他激动地写下了不少歌颂五四运动和追求真理的诗文。1924年,从讲武堂毕业后,赫光被军阀吴佩孚任命为直属机枪连连长。不久,被擢升为迫击炮营营长。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后,因不满军阀混战,他脱离旧军队返回家乡。然而,目睹农村经济凋敝、民不聊生的状况后,他进一步坚定了救国救民的信念。当时,赫光的父亲因次子死于地震,长子在外做事,便要求赫光留在身边料理家事。但赫光说服了父亲,辞别了怀有身孕的妻子,毅然踏上了革命的征途。1925年6月,赫光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自此,他坚守初心,勇担使命,踏上了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的征程。

  考虑到赫光上过军校、打过仗,豫陕特委就派他从事兵运工作。1926年冬,赫光和苗广义、刘明德等十多名中共党员受中央军委派遣到安徽阜阳,进入国民党四十七军高桂滋部,以军部少校参谋的公开身份开展革命活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组织指示他隐蔽坚持斗争。在白色恐怖的环境中,他既沉着又机警,顺利完成了各项任务。在此期间,在中共皖北特委的协助下,他积极工作,秘密发展了一批党员,使四十七军的党组织得以恢复。1928年,蒋介石进行北伐,高桂滋部奉命由阜阳向山东开拔。赫光征得皖北特委同意,准备在金乡县羊山集发动兵变。后因组织不够周密,未能成功。党组织在总结这次失败教训时认为:要想兵变成功,必须要由共产党员取得对部队的实际指挥权。此后,为了取得对部队的实际指挥权,他离开四十七军军部,当了营长。1929年中原大战后,高桂滋部被缩编为第十一师,赫光被降为连长。经过数年的努力,到1931年,高桂滋部的共产党员发展到五六十名,骨干多集中在赫光所在的一团。一部分中共党员担任了下级军官,握有实权,使不少士兵也受到进步思想的熏陶。

  1931年5月,中共山西特委经认真研究,决定发动兵变,将高桂滋部3个团拉出来,在五台山一带建立革命政权,实行工农武装割据。中央军委批准了该计划,并决定兵变成功后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四军。赫光和其他同志根据中央军委决定,对兵变作了周密安排。为了取得党的具体指导,赫光还亲赴太原,向山西特委书记刘天章汇报了兵变的准备情况,进一步交换了意见。

  6月下旬,正当兵变准备工作紧张而顺利进行之际,因上海有叛徒告密,高桂滋突然逮捕了一团二营八连中共党员、排长刘玉珊。山西特委指示立即在平定发动兵变,并派山西特委军委书记谷雄一协助赫光领导兵变。经商议,决定于7月4日晚12时举行兵变。4日午夜,因师部手枪连一个班长醉酒泄密,敌人便在内城加强警戒,调兵控制了重要通道。赫光得知这一消息后,当机立断,下令“提前半小时行动,攻占司令部,救出刘玉珊”。晚上11时30分,一声枪响划破长空,“平定兵变”爆发。

  7月5日晨,起义的1000余人集结在盂县清城村外的交叉路口。谷雄一宣布:经党中央批准,华北第一支人民革命武装——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四军——正式成立。赫光被任命为军长,窦宗融为副军长,谷雄一为政治委员,刘明德为参谋长,刘子祥为政治部主任。下编两个纵队,设纵队长、政治指导员和参谋长。当时,赫光站在一个土丘上讲话,他激动地说:“从今天起,我们是中国工农红军了!红军有红军的纪律,有红军的政策,我们要坚决执行,不能有一丝一毫的虚假。要爱护老百姓,打土豪,分田地。要公买公卖,不能拿群众一针一线。以后如有违犯者,均按军法处置。”之后,部队稍事休整,即向五台山挺进,并在沿途消灭了敌人的一些保安部队。为了保存革命实力,避免与敌优势兵力硬拼,赫光与谷雄一研究决定,红二十四军向晋冀两省交界的太行山中段、敌人力量薄弱的河北阜平县发展,先在那里建立根据地,而后向五台山进军。

  7月20日,红二十四军占领阜平县城。21日,打开监狱,释放“囚犯”。在开狱释囚大会上,赫光发表了充满激情的讲话:“旧衙门是咱穷人的阎王殿,监狱就是鬼门关。天下穷人是一家,我们就是为穷人才暴动的。大家团结起来,打烂阎王殿,砸断铁锁链。愿意闹革命的参加红军,不愿意的请回家去吧!”话音刚落,几名被释放的青年“犯人”当即报名参加了红军。一位年过半百的老人跪倒在地,热泪盈眶地说:“红军是咱穷人的救命恩人。我老了,不能从军,就让我儿子参加红军吧!”赫光和谷雄一连忙扶起老人,并好言相劝。没过几天,老人就让儿子来参加了红军。22日,红二十四军张贴布告,召开分粮大会,开仓放粮。

  通过释“囚”、放粮及宣传教育,当地群众对红军有了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赫光和其他同志一起,与当地共产党员、群众反复商量,酝酿建立阜平县革命政权。经过筹备,7月26日,华北第一个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阜平县政府成立。继革命政权建立之后,群众团体也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各项工作迅速开展起来。阜平城内外阳光明媚,群情激奋。

  在这段时间里,赫光高度的责任感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给群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释“囚”、放粮,他亲自参加;布告、文稿,他亲自起草;恶霸、老财,他亲自审问。吃饭时,他经常端着饭碗,从这个班走到那个班询问情况、征求意见。他处理问题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常常彻夜不眠,困了就在用木板支起的床铺上和衣而卧,不一会儿又起来工作。在他的桌子上,经常放着许多蜡烛,以备夜间工作使用。他从不享受特殊待遇,在阜平曾发过一次饷,他和政委一起站在战士的行列里,和战士一样每人领两块银圆。因为优秀的品质和优良的作风,他受到了当地军民的广泛拥护和爱戴。

  红二十四军的创立和阜平县苏维埃政权的诞生,震动了整个华北,给深受压迫的群众极大的鼓舞,也使国民党反动派十分恐惧,并阴谋消灭红二十四军。天津《益世报》曾对此专门发表评论,惊呼:“共军千人,则不久即能满万,俟其羽翼养成,则包围无所施,窜扰不及防,较江西有过之而无不及也。”

  阜平革命根据地创建时,平汉线爆发了张(张学良)石(石友三)战争。石友三腹背受敌,落荒而逃,投奔了山东韩复榘。石部沈克师投降张学良,张学良以拿下阜平、消灭红二十四军为接收及改编其为新编第一师的条件。于是,沈克施展诈降计,派两个旅到阜平以东的王快镇,脖子戴绿布,自称“绿军”,诡称“走投无路,向往红军”,并派代表到红二十四军,要求收编。红二十四军的领导核心在“左”倾路线的错误影响下,片面夸大了国民党统治的危机和革命力量的发展,对沈克诈降失去警惕,决定收编。

  8月9日,红二十四军政委谷雄一等25位同志赶往王快镇去受降,被沈克秘密逮捕。8月10日,沈克派赵海清旅从王快镇开往县城,诡称“奉政委命令,前来接受改编”。赫光安排他们住在城西的法华村。下午,赵海清又派一名副官到红二十四军军部,以“给养困难,军心涣散”为由,要求赫光尽快接见,以稳定军心。11日晨,赫光、刘子祥和6名战士携带慰问品赶到法华村。到达后,只见匪军荷枪实弹、岗哨林立,赫光察觉有异,但他毫无惧色,沉着而稳健地一步跨上村民王枫周家门口的台阶,大声讲道:“你们起义,咱们是一家人了,今后共同对付敌人,打土豪、分田地,解放受压迫的劳苦大众。”“穷人谁都有一本血泪账。我们要起来革命,打倒地主老财,打倒军阀,建设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新中国!”赫光义正词严、滔滔不绝的演说打动了士兵们,他们个个直愣愣地盯着赫军长。匪军原定以赵海清捋胡须为信号逮捕赫光,而此时赵海清连捋几下胡须,仍不见士兵行动,遂脸色大变。赫光看穿了敌人的诡计,严厉地提出警告。赵海清情急之下扑上前去,拦腰抱住赫光。赫光拔出手枪,打中赵海清的大腿,与之展开肉搏。最终,赫光遭到阻击,英勇地倒在了血泊中,牺牲时年仅29岁。

  赫光同志的一生是短暂而光荣的。1984年2月16日,时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的薄一波同志,高度赞扬了赫光同志的历史功绩。他说:“赫光同志是一位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他在党的领导下,同谷雄一同志一道,曾经在1931年领导了华北地区第一次成功的兵暴——‘平定兵变’,创建了河北阜平县苏维埃政权。特别是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四军。

  赫光同志为此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的历史功绩是值得后人纪念的,应该留诸史册。”赫光是宁夏走出去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也是宁夏人民的骄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阜平县政府于1960年修建革命烈士陵园,将赫光等烈士的骨灰盒安放其中。阜平党组织也提出了“发扬赫光精神”的口号,以缅怀先烈、激励后人。


宁夏党史教育网尾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