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党史教育网头部
今天是
>>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党史研究 -> 创新理论研究

以“中国之制”推进“中国之治”

来源: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时间:2020-03-13

  作者:冯俊 王瑾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用一次中央全会专门研究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问题并作出决定,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您如何评价这次全会的历史地位及其深远影响?

  ●刚刚结束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中共中央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会的主题。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是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一部纲领性文件。《决定》全面总结党领导人民在我国国家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方面取得的成就、积累的经验、形成的原则,重点阐述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部署需要深化的重大体制机制改革、需要推进的重点工作任务。党的中央全会专门研究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问题,这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因此,十九届四中全会具有历史开创性和里程碑意义,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优势,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1980年,邓小平同志在总结“文化大革命”的教训时就指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制度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重大命题,并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指出:“我们党要更好领导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摆在我们党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可见,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我们党对制度建设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对此,您怎么看?

  ●确实是这样,改革开放到今天,我们党对于制度建设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制度建设对于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越来越重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它的主题,这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第一,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任务。

  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说:“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 《邓小平文选》第3卷1993年版第372页。)党的十四大提出,在90年代,我们要初步建立起新的经济体制,实现达到小康水平的第二步发展目标。再经过二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周年的时候,我们将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都对制度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制度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重大命题,并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讲话指出:“从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看,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前半程已经走过了,前半程我们的主要历史任务是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改革,现在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后半程,我们的主要历史任务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27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十三五”时期要实现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

  党的十九大提出未来30年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21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是,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5—6页。)这个总体目标擘画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它是和党的十九大描绘的未来30年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相契合、相一致的。

  第二,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把新时代改革开放推向前进的根本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改革开放40多年历程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推出336项重大改革举措。经过五年多的努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成效显著,主要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也要看到,这些改革举措有的尚未完成,有的甚至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去落实,我们已经啃下了不少硬骨头但还有许多硬骨头去啃,我们攻克了很多难关但还有许多难关要攻克,我们决不能有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48—49页。)未来我们要继续保持改革定力,坚持方向不变、道路不偏、力度不减,推动新时代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可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八届三中全会是一脉相承、一以贯之、一张蓝图绘到底,体现了改革的步步深入,不断深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相比过去,新时代改革开放具有许多新的内涵和特点,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制度建设分量更重,改革更多面对的是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对改革顶层设计的要求更高,对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求更强,相应地建章立制、构建体系的任务更重。新时代谋划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轴,深刻把握我国发展要求和时代潮流,把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深化各领域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49页。)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摆在我们党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在制度体系的建设中,既要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又要抓紧制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急需的制度、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备的制度,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永葆生机活力。

  第三,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我们应对风险挑战、赢得主动的有力保证。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任务之繁重前所未有,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之严峻前所未有。这些风险挑战,有的来自国内,有的来自国际,有的来自经济社会领域,有的来自自然界。我们要顺应时代潮流,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必须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下更大功夫。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相比人民群众期待,相比当今世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相比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我们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还有许多不足,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真正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还是要靠制度,靠我们在国家治理上的高超能力,靠高素质干部队伍。我们要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须从各个领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91—92页。)在这次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又强调:“我们要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运用制度威力应对风险挑战的冲击。”(《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50页。)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探索形成一整套卓有成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您认为我们的制度有何独特之处,它可否称为解析当代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的“密钥”?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2页。)两大奇迹,世所罕见,来之不易。

  70年来,我国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综合国力与日俱增。按不变价计算,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比1952年增长175倍,年均增长81%;其中,1979—2018年年均增长94%。现在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中国人民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70年来,我们在党的领导下集中力量办大事,建立了全世界最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科技创新和重大工程捷报频传,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显著。70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40年让七亿多人脱贫,对世界减贫事业的贡献率超过70%。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近十四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2—3页。)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总结概括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13个显著优势,这是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最为系统完整的总结和表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是这13个显著优势简单地堆积或相加,而是由这13个显著优势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有机的整体,发挥这13个显著优势集成的、整体的作用。这13个显著优势是历史成就和历史经验的总结,如果说有什么“密钥”的话,这13个显著优势就是中国创造奇迹的“密钥”。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全面总结了党领导人民在我国国家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积累的宝贵经验、形成的基本原则等,第一次系统描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图谱。这其中,有的是根本制度,有的是基本制度,还有的是重要制度;有的制度是早已确立的,还有的制度是新提出的,可否请您对这些制度的特点与亮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作一下深入解读?

  ●新中国7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这个制度体系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根本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第二个层次是基本制度,主要有三个方面,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法律体系、基本经济制度,其中基本政治制度又有三个,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也有三个,即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三个层次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等各方面重要制度、具体制度、体制机制和有关方针政策。

  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深刻回答了“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提出了13个“坚持和完善”,这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丰富和发展,体现了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转化为国家的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系统地描绘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整“图谱”。体现了总结历史和面向未来的统一、保持定力和改革创新的统一、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的统一。这些理论创新体现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创新和经验总结,反映了时代现实要求和未来发展需要。

  《决定》提出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改革创新,突出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5页。)。13个“坚持和完善”中有很多理论创新,既阐明了必须牢牢坚持的重大制度和原则,又部署了推进制度建设的重大任务和举措,坚持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相衔接,统筹顶层设计和分层对接,统筹制度改革和制度运行,必将对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这“13个坚持和完善”中有许多是新提出的,其中有许多“亮点”。

  第一,“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是新提出的,而且放在了首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如果说这13个方面是确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四梁八柱”,那么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就是“顶梁柱”,起关键作用,统领着其他12个方面的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决定》第一次对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六个方面的内涵进行了阐发,这个制度体系包括要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健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例如,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工作,夯实党执政的思想基础。推动全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把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落到实处。健全党中央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强化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职能作用,完善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落实机制;严格执行向党中央请示报告制度,确保党在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作用。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等等。这些制度的提出和确立体现了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第二,《决定》丰富和发展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内涵的表述。以往我们讲基本经济制度主要是讲所有制,而《决定》现在对于基本经济制度的表述是三个方面,增加了分配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两个方面的内容。在所有制方面,继续强调“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在分配制度方面,强调坚持多劳多得,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还提出了再分配、第三次分配的相关原则。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对于社会主义分配制度最全面的阐述。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则涉及到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完善公平竞争制度,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改革生产许可制度,健全破产制度,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健全以公平为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建立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探索建立集体诉讼制度;加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健全推动发展先进制造业、振兴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完善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制度政策,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等。这些充分反映了改革开放40多年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变化了的现实和全面深化改革未来发展的要求。

  第三,《决定》强化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提出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要求。例如,《决定》提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这充分反映了新时代对于意识形态工作、新闻舆论工作、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期待、新要求。

  总之,《决定》中创新点和亮点很多,限于篇幅,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有学者指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形成和提出,是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现代化、不断求解现代化的结果,也是中国共产党认识现代化的最新成果,堪称“第五现代化”。对此,您怎么看?

  ●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国家治理体系是党领导人民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的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的能力。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提出来要搞工业化,1952年,将包括“工业化”在内的“一化三改”确定为过渡时期总路线。1954年,周恩来同志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首次提出包括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现代化在内的“四个现代化”目标。1964年、1975年,周恩来同志又分别在第三届人大第一次会议和第四届人大第一次会议上两次提出包括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科技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在内的“四个现代化”,“四个现代化”的提法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很深入人心,邓小平同志后来讲我们建设的是中国式的现代化即“小康社会”。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就意味着我们国家不仅硬件方面要现代化,在软件方面、在国家的治理方面也要现代化,这就丰富了现代化概念的内涵。我们提出来要在21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应该是现代化强国的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国家在新中国成立前没有形成有序有效的国家治理体系,国家治理能力就更谈不上了。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既要建设完全不同于旧中国的制度体系,又要治理一个人口众多、基础薄弱的大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建设、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的任务必然是长期艰巨复杂的,需要我们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经过70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我们处在新的历史方位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题目中包含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您认为这两者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习近平在解读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时,专门讲了这两句话的关系。前一句话“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规定了根本方向,我们的方向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道路。后一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规定了在根本方向指引下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指向。这两句话构成了一个整体,只有放在一起来理解才能完整理解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20—21页。)

  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在第二句话中,我们还要正确理解和把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关系的论述有三层意思:其一,二者的作用不同,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两者相辅相成,单靠哪一个治理国家都不行。治理国家,制度是起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作用的。然而,没有有效的治理能力,再好的制度也难以发挥作用”( 《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27—28页);其二,二者相互促进,“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 《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24页。);其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虽然有密切联系,但又不是一码事,不能完全相等同,“不是国家治理体系越完善,国家治理能力自然而然就越强。纵观世界,各国各有其治理体系,而各国治理能力由于客观情况和主观努力的差异又有或大或小的差距,甚至同一个国家在同一个治理体系下不同历史时期的治理能力也有很大差距”①。因此,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既相互区别、又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两者相辅相成。而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我们应如何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以“中国之制”推进“中国之治”?

  ●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国家治理体系必须转化为治理效能、转化为执行能力。以“中国之制”推进“中国之治”需要做好“两个转化”“一个关键”,“两个转化”就是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转化为国家制度体系即国家治理体系、将国家治理体系转化为治理能力和治理效能,“一个关键”就是要抓好制度的执行和落实。

  首先,党的领导是实现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保障。能不能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关键在党,要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其次,要做到坚持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相衔接,统筹顶层设计和分层对接,统筹制度改革和制度运行,体现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的统一。优化治理结构、理顺协同机制、形成制度合力,才能够提高治理能力和治理效能。再次,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各归其位、各尽其能,发挥有效功能,做到良性互动,形成主体合力,才能够提高治理能力和治理效能。最后,要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多措并举,发挥综合效应。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制度一经形成,就要严格遵守,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各种行为,使制度真正成为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和服务群众的硬约束,把制度的笼子扎紧扎牢。抓好制度的执行,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各级领导干部是重点。要切实强化制度意识,带头维护制度权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带动全党全社会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要把提高治理能力作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任务。要把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要制定出将制度转化为治理效能的科学评价标准,在做深、做实、做精、做细上下功夫。健全权威高效的制度执行机制,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监督,落实好责任制和问责制。解决好不作为、不想为、懒政怠政问题,用制度来约束制度的执行。坚决杜绝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的现象。

  以“中国之制”推进“中国之治”是一个长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持之以恒,付出艰苦和长期的努力。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的精神实质,在工作中扎扎实实地抓好贯彻落实。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宁夏党史教育网尾部